博文

圈内blogger的话题正日趋单调

blogger的圈子真是太明显了,有些人谈到这些非血亲的圈子说是一大进步。就本人感觉到的就有keso圈、donews圈、天涯圈、三联圈、 bokee圈当然还有本人所在的草根圈,其实国内的整个blog圈子也并没有多大,特别是常时间有活气的、比较活跃的,也就三几百个的样子,你会不经意的 从这一家串到另一家,某人和某君向熟、某君又和某某是同事,某某又是某人的同学,如此等等,其实传来传去就那么多人。 当然本人最喜欢第一个和最有一个圈子,这是因为 keso 的圈完全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圈到一起来的,没有帮派、站点的观念。而草根的圈子则更让人随意、自然。但现在keso的圈子则表现的最不成熟了,单一、没有多样化。 刚 开始接触这个keso圈的时候,还真有不错的感觉,可以读到新见解、看到新趋势;而且诸君都是谦谦君子,文墨雅致。读起来很是有快意和享受的感觉。但是只 需两个月的时间,你就会有了新的见解:那就是这个圈子太单调了。看看吧,某某网站拓展了新业务,自keso起众口同音;某某人有新发展,又众口谈之;网络 最新萌芽某技术,又一个步调的谈起来。而且很多都是陈述、表象的文字,外加一些评论,看一份还勉强,多了则真是浪费时间了。sinatom在《 互联网背后真实的人物 》一文的回复就很有现实意义,他说得也就是我曾经想到的。 但是keso马上写了一篇《 东拉西扯:人和事 》 东东算作对回复的一个答复。我觉得keso在这个事件上的理解有偏差,出现这个问题不是keso在做恶,keso的IT评论,keso的bolg已经写的 很棒了。而sinatom批评的是圈子,有注重IT评论的keso圈,但不等于keso圈就是keso。这是因为有太多的blogger在效法keso, 或者和keso的blog定位相同。结果就出现太多的雷同的评论,慢慢大家也烦了。或许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会说,烦了就不用看了。我正有这个打算,太多的关 注这个keso圈,会被它蒙蔽了眼睛。所以以后要少看,或者不要再从keso的链接、评论里爬网址了。keso谈的东西也要少谈,或者反弹。 写道最后竟然还看到了 vazi 的回复,我觉得他和sinatom反映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信息——多谈专业、创新,少跟风了。 而草根blogger们,虽然缺少专业,但是玩的花样则很多。

终于架不住诱惑跑进了yahoo360

  虽然厌倦了时下流行的网站邀请的模式,对yahoo!360°也不是很感冒。但是最近看到大家还是对它这么热情,也就有了跑进去看看的欲望,这就是从众。   于是从网友 Journalist 那 里要了一个邀请名额,下午空闲的时候就激活了。这里要感谢shulin兄的热心,向他发了请求,不到半个小时就给我发mail了。现在我也有邀请名额了, 也可以送给身边的朋友了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帖子后面留个mail地址,我虽然不及shulin兄的热心,但是每天晚上会在空闲时间看一下这个帖子,到时 候会给朋友们回信;也可以给我发mail。 我的yahoo!360° 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。   yahoo!360°是在05年3月29日推出的,想更多认知它,就看blogger们写的相关评介文章吧。   相关文字:    感受Yahoo! 360° / keso    360度的試版 / c_o    yahoo360° / wubeichen

信息周刊热度推介中

图片
  《 信息周刊 》中文版登陆中国已近半年,最近几个月正在热度推介中。在北京和上海陆续组织发布了一系列的推介会、主题沙龙等。它并不是《 information week 》原版杂志的中文翻译版本,而是一份针对国内IT行业,倡导“科技推动商业创新”,专注IT科技、商业创新与管理的IT类专业杂志。内容还是针对国内需求全新组稿的,但会有一些《information week》英文版文章的择选。   5月25日晚参加了信息周刊在建国门华润大厦的聚会,内容有两个,其一为“可视化你的企业”主题沙龙;其二是《信息周刊》商业科技领袖俱乐部揭幕仪式。   最先开始的是主题沙龙,由《信息周刊》主编贺寅宇主持,并围绕“可视化你的企业”主题做了发言。   其次由IDC中国副总裁万宁先生谈了可视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手段,在国内外的企业应用。并针对这个话题详细介绍了一些企业可视化、流程管理的精彩案例。   接下来的发言,则是点击科技的王志东先生,他谈了一下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,并以自己的企业、经历为例,谈了一下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、商务洽谈中的重要角色。   海波龙软件公司(Hyperion)中国区总经理曹建静先生和信息周刊的出版人稍后也做了发言。其他嘉宾也针对这个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。   主题沙龙结束,则是由一位信息周刊的女士主持的商业科技领袖俱乐部揭幕仪式,稍后合影拍照。自助晚餐中与IT同仁做了一些交流。   回来的路上,看早上拿到的《信息周刊》五月号有一组关于blog的专题报道,细读看到了关于 王建硕 、 横戈 、 卢亮 、胡之光、 老冒 、 谢耘 、 keso 的文字介绍,看来这帮人就是国内blog界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了。   信息周刊对blog似乎很专注,连续几期看到了关于blog的报道文章,估计接下来就要探社会性软件、个人门户了,有兴趣的blogger们可以去投稿了。

近日百度何以饱受异评

前几天看到 baidu 在blogger圈内饱受批评,就想说几句话呢,呵呵,不想 yufeng兄 也发现了这个问题。今天在他的blog里看到这样一篇文字《 donews狂轰baidu 》。不过我的观点和他略有出入。 baidu最近鲜有大的动作是其遭受评议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。国内外的各大网站最近两年陆续有大的动作调整与新的业务拓展,而百度作为国内知名网络公司则是唯一的一个例外。blogger们挨个试用各大网站的新业务并加以评议;又转而谈新兴的专业服务站点 bloglines 、 客齐集 、 优尤 、 土豆 、 豆瓣 ;再转而谈 横戈 、 老冒 、 王建硕 、 keso 。最后谈完了,看看就还只有百度在那里傻站着,不给大家新东西玩。于是全没了玩的兴致,索性拿起板砖拍两把吧。

google的My Search History有了就要用

gmail开始做常用信箱了,每天都要登陆一次,自然google的My Search History功能也就启动了。结果就真用上了,写一篇文字用到一个数据,就想起两天前搜索一个关键词的结果中有自己需要的数据。在历史记录里一查,轻松搞定:)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,没有无所谓,有了就离不开了。看来gmail以后要常开。

新作了一个blog模版

昨晚花了一些时间,做了现在的这个浅蓝的blog模版,虽然还只是html的,但我比较喜欢这种清爽的感觉。对xhtml还只是限于简单的div+css的修改,等有时间再改成xhtml的。 我觉得写blog,还是自己弄个空间,搭个blog程序来得妙,这种体验不是blog服务提供商可以给予的。可以写;可以图;可以改改xhtml,变个布局、色彩;可以弄个插件,加点功能;可以完整的备份数据,不用有数据丢失之患;自己再买个域名,那就是完全自主的品牌。 总之一句话,自己的地盘,就要自己做主。懂得可以体验,不懂的可以用这个过程来学,毕竟这些网络的技术门槛是越来越低了,不由你不学会。 有喜欢这个模板的可以发信给我。

blogbus越来越让人喜欢

blogbus越来越让人喜欢了,做BSP就专注于自己的行业,国内这种专注、重视服务的企业真是太少了。跟国内企业业务多变、浮夸吹风的潮流完全是两个套路。从网站素洁的界面、网站的运行速度、踏实的团队、理性的服务无不给人好感。这比老方唱的“ 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伟大的服务公司 ”、“ 博客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专业的博客服务公司,并且在服务上成为领导者。我们不是门户、媒体或者技术公司,我们是一家服务公司。我们最近成立了博客中国服务中心,我们的服务层次是我们区别与其他博客网站的标志。 ”要实在很多。 另外,Blogbus的CEO窦毅( 横戈 )也很热心公益事业,对“微笑图书室”公益项目的低调支持,拉近了与blogbus的blogger的距离,也获得了人们的好感。横戈是个值得让人尊敬的人。 附: 微笑图书室的blog 、 微笑图书室公益网站 。

等待PV网站们的倒塌

  PV对于网站是越来越值钱了,这导致大规模资讯摘抄;一文分多页;文章不是原创,则用标新立异的标题来凑;内容趣味能多低就多低的赚取PV的伎俩发展到了极至,而在一些资讯网站中尤甚。在这里期待着他们的早日倒塌。   作为个人,能不去这类PV网站尽量不去;多去专业网站,多看bbs、blog的原创,而且自己也要参与到原创中来,这里面获得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,专业能力的提升,并可结交众多的同好朋友。   google等众多搜索引擎,希望再进一步优化算法,对原创体验性的资讯支持再友好些,而不只是edu、org、blog等一些排名优先。静动态页面的对待差别害死人。   能有公益的网络组织出面,每年对优秀的专业网站、门户进行品评推介。对于那些PV网站就不必提名了,留着他们自生自灭吧。   网络行业标准的推行,无论是资讯方面的,还是技术的,有一个好的界定,特别是技术层面的,这些也有利于搜索引擎的甄别。比如本来好好的一个rss技术应用,现在门户、广告也掺和进来了,这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