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的My Search History有了就要用 发表于: 5/24/2005 gmail开始做常用信箱了,每天都要登陆一次,自然google的My Search History功能也就启动了。结果就真用上了,写一篇文字用到一个数据,就想起两天前搜索一个关键词的结果中有自己需要的数据。在历史记录里一查,轻松搞定:)很多东西都是这样,没有无所谓,有了就离不开了。看来gmail以后要常开。 评论
大学英雄传[4]深沉浪漫最张君 发表于: 7/12/2004 宣传部的部长是张鸣,成形专业,大三的。湖北人,普通话相当不错。此君在《大学》杂志社里亦可谓“人高马大”了。九九年秋掌舵宣传部,是个新人。他不 同意这样说,我也是听人说。因宣传工作做的出色,破格提拔。那时与杂志社的人还不太熟悉,所以九九年初秋并不常到杂志社。记得那时常在杂志社的是:王振 宇、孙亚东、覃涛,再者是李正康,但坐一段时间就走。背个包,像个视察工作的。那时的张鸣,高高的个子,长长的头发。头发蓬松着把整个额头都遮盖了,很是 特别。显得学生气十足,又十分的文静。 后来混熟,是因为一次生日聚会。那是深秋吧,张鸣的生日和黄莹的生日就差一天。又加上杂志 社原来的老社员于天翔、张席军的生日也在近日。四个人商量了一下,决定一起过了。于是杂志社的新老成员十几人,在那天晚上相聚在一起,好像还下着雨。场面 很是热闹,男士喝白酒,女士大概是饮料。席间有人建议划拳喊号,输的便要罚酒。张鸣本是寿星老又倍受关注,人们轮番和他划拳。划拳又常输,偏偏人人都要照 顾他,酒不知不觉就喝下去了不少。其间去了一次厕所,我陪着,还不见有什么反应,说出话的意思似还是照顾我。等过了一会儿,又要我陪着去打电话。这时听他 说话就见酒多,但无特别举动,仍以为是酒精刺激。接着是切蛋糕,又一顿大闹,谁脸上也没逃脱那奶油攻击的厄运。吃后回到杂志社,众人还玩性十足。又都跑到 馨乐园卡拉OK去了。只我觉的有点迷糊,一个人留在杂志社歇着听歌。不知何时我渐觉清醒,这时就听外面很热闹。张鸣被众人抬了进来,好像在外面吐了。众人 忙手忙脚的刚把张鸣抬进杂志社,放到沙发床上。这君就又吐了,地上,沙发上,好不壮观。之后仰面朝天的躺着,仍见嘴里汩汩的向外流,王振宇忙着给擦嘴边、 脖子上的赃物。不想这君一个嗝,又喷了一次, 竟喷到了王振宇的眼里。而高翔宇就用手把地上的赃物抓起放倒垃圾袋里。众人看了这个场面很是嬉笑,有人就喊张鸣,说张鸣。张即不言也不语,不知听见没有。 只躺在那傻笑,即灿烂、又温柔的样子。那天晚上我在杂志社陪着张鸣。高翔宇临走的时候又郑重托我,说麻烦我照顾了。我想大家都是朋友这倒没什么。不过,我 很为他在收拾垃圾时的样子感动。剩下我和张鸣,一觉睡到日中天。醒来问他昨晚的事,什么都不知道了。 大概那次,张鸣感到杂志社的 温暖了。就常留在杂志社不回宿舍了。在后来索性把被子搬到杂志社住下不回去了。彻底的都混熟了,打 阅读全文 »
大学英雄传[1]缘起 发表于: 7/12/2004 题记: 多年的老文了,但笔力还尚年轻、幼稚,呵呵,现在原封不动的贴出来,除了映照自己的过去外,兼记录那个永远值得回味的年代与朋友。 并感谢王振宇、李正康、孙亚东、刘斌等等说不清的男男女女的朋友们给予我的最真挚的帮助,再次感谢他们! 缘起 初次接触《大学》是在九七年冬,当时看到的是《大学》杂志第一期,单看封面就很有意境,给人一种质朴、厚重的感觉。这跟近年来的青年刊物中封面多靓女、 多广告的特点相比,确实别具一格,有自己的个性;当然也有它不成熟的一面,我的一位同学就在第一期杂志上写了密密麻麻的批语,其中有一部分文字就指出了杂 志里的一些文章的缺点,不过总归说来,仍是“瑕不掩玉”,《大学》杂志更多的是它好的一面。 大学英雄传(1999——2000) 九九年的初秋来到西安,也终于有机会结识大学杂志社这个群体,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它,以至融入其中。 记 得那时正是中午,交大校园里很是寂静,我在朋友的陪同下走进西安交大青年之家一楼的一个很普通的房间,这个房间并不太大,中间还有一个合金隔断把房间分成 了两部分。外面部分在进门的右侧放有一架书橱、一个沙发,紧挨着布置的是七套很普通的木头制作的桌椅,桌子上面摆放着一些办公用品和资料;合金隔断里面是 两张长长的现代办公桌,上面紧凑的放着两台电脑、扫描仪、打印机、还有一堆摞的很高的资料。房间虽小,然而大学杂志社整个社团的内部机构就都在这间房间里 了,从墙壁上贴的打印纸条上可以依次清晰的看见编辑部、记者部、宣传部、发行部、秘书处、公关部、静华工作室(排版室)、社长、主编这些字样,下面都对应 着一张桌子,一个杂志社就这样构成了。给我的感觉真是整个房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了。 阅读全文 »
大学英雄传[2]温文儒雅的孙 发表于: 7/12/2004 桌上的电脑还在开着,听王振宇解释,这一段时间《大学》杂志七期正在排版,同时也正在进行招新。负责排版的是静华工作室的孙亚东。这天午后就见到了 他,大概是吃了午饭时间不太长就来了。是一个长得不太高但有点帅气的奶油小生,瘦瘦的,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。说话略带一点苏北的口味,才知道他是安徽西 北人氏,家距徐州比较近。当时好像是他刚接手静华工作室的工作,排版技术掌握的还不太熟练。那几天一直常在杂志社排版,有时就和王振宇讨论一些有关排版的 技术。他还带了两个新徒弟,刘斌和李鑫跟着搞排版校对。后来情况表明,这两个小子都不是省油的灯。时间不长刘斌就成了杂志社静华工作室的主任,犹善电脑操 作,是一高手;而李鑫同一时间,也发起筹备成立了西安交大科幻协会,并担任会长一职;接着又组织成立了“恒河沙——星尘书社”;同时还为《大学》杂志、交 大出版社等制作插图多幅。 孙亚东这人,我的定义是背着一个包,推着自行车,迈着一种近似模特步行走的人。在校园里,常见到他,就 是这副形象。七期排版的时候,是他负责,就常在杂志社。那时在一起瞎忙,忙完还能在一起吃顿饭。以后,作了副社长,排版的工作改由刘斌来做。他也变得懒散 了。在杂志社里常常几天不见他的人影。不过也有特点,乐于助人,有什么困难,一句话,不管是谁,必倾其力而助之。但也乐于人助,我就吃过这个亏。今年年 初,我和刘斌正在夜市上转,一个传呼借我车子用,我骑车回去,原来孙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。要用我的车搬一个桌子去,还要用我这个人。不想还没有出校园,车 胎就爆了。把车锁了,只得和他抬着过去。路途好不遥远,抬到那早累了一身臭汗。心里暗暗可惜实在不值。 阅读全文 »
评论
发表评论